9月22日,蒋东标名校长工作室新学期第一次研学之旅在曙光中学拉开帷幕。曙光中学校长程立春、副校长孙贤欢做了热情接待。
首先,全体学员跟随程立春校长一路打卡了校园“红色”地标——“一馆九室”,大家在倾听历史回响中,追寻红色足迹中浸润式体验红色教育。
历经九十多载风雨沧桑,学校始终不忘革命先辈遗志,红色印记是镌刻在所有曙光人身上不可磨灭的集体标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程立春以《曙光中学特色创建的实践思考感悟》做专题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学校基于校史提出的“红色精神培育”特色高中项目的由来和创建情况。“红色精神培育”以厚重的校史资源为根,以新时期对教育改革的需求为方向,凝练学校精神内核,创设学校文化环境,构建多样化课程,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个性心理、远大的志向抱负与完善的人格素养的形成,奏响“铸洪炉之魂(精神凝练)、布洪炉之体(物化环境)、丰洪炉之肌(课程建设)”的“红色精神”培育特色发展三部曲。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就“校本特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如何凝聚学校文化的主体,课程评价的途径及教师、学生的评价如何具体实施”等困惑与程校长进行近距离的交流,程立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深入浅出地阐述让学员们“柳暗花明”,受益匪浅。
工作室副主持人、西渡学校校长高安平从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不断升华的学校文化,特色丰富的育人路径,卓越丰厚的育人成果这四个方面总结了此次“曙光红色之行”的感受。
工作室主持人、区教育学院院长蒋东标再次强调文化是办学之魂,是成为一所高品质学校的关键。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要有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同时也要有第一性思维,要能回到原点思考问题,寻根、溯源再定向。学校的提升与发展之道是基于学校文化的本校课程规划,文化为魂,课程为道,将学生送达理想的教育彼岸,达致学校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