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奉贤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19 来源:曙光中学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推进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5918日上午8:30,奉贤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活动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报告厅如期开展。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建良、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翁海亮(线上)、奉贤区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张世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副校长万涛、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教师魏正元(线上)出席活动,奉贤区张世杨唐春凤名教师工作室学员、胡大维名教师工作室学员、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思政课教师、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思政课教师、安徽省毫州市涡阳县义正书院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以及奉贤区各中小学、高中思政课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核心的思政教育交流盛会,活动由奉贤区小学道法教研员朱娜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三场精彩的思政课堂教学展示拉开序幕,三位教师紧扣抗战主题,从不同学段视角解读历史、传递精神。奉贤区奉城第一小学王梦嘉老师执教《众志成城——解码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力量》,课堂围绕“团结”核心,通过梳理抗战时期各民族、各阶层民众携手抗敌的史实,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众志成城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力量;奉贤区肇文学校王姚沁老师带来《中流砥柱——探寻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伟大作用》,以党的抗战战略部署、群众动员实践等历史细节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引领与核心作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秦子婷老师讲授《精神丰碑——伟大抗战精神的当代解码与青年担当》,将抗战精神与新时代青年责任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当下传承与践行抗战精神。

课堂展示结束后,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副校长万涛发表致辞。致辞中,校领导肯定了此次活动对思政课教学的推动意义,强调抗战历史是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希望全区思政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历史内涵,让红色基因在课堂中扎根,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随后,两场主题微报告为参会教师带来深度思考。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魏正元老师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探究》报告,为大家介绍该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强调要将该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重点并植入学生心灵。学校立足实际,以该意识为思政课主线,通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专职兼职、传统数字“四个结合”多渠道开展相关教育。同时清醒认识到一体化建设是长期任务,将深化课程建设、联动高校做好高中阶段思政教育。

奉贤区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张世杨老师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为题,阐明党的领导是历史必然与人民选择,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发言提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铸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同时指出当下需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为思政教师开展该类型主题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与教学参考。

微报告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良副教授进行专家点评。刘教授高度评价三场课堂展示的学段针对性与主题契合度,认为课堂设计贴近学生认知、史料运用鲜活生动;同时对两场微报告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给予肯定,并建议全区思政教师进一步加强学段间的教学衔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格局。

最后,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翁海亮发表讲话。翁院长强调,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核心是让青年一代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要求全区思政教师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聚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将抗战精神、爱国精神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动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次活动不仅为奉贤区大中小学思政教师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更推动了区域内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度探索。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所学为指引,进一步优化思政课堂教学,让红色历史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与时代担当的新人贡献力量。

撰文 秦子婷

摄影 尤雯叶 政治教研组

分享到:
相关信息